全運會:未開幕已高潮
隨著跳水名將謝思埸、全紅嬋為廣東跳水各進一金,9月12日廣東代表團在第十四屆全運會賽場已經取得12塊金牌(9塊競技體育項目金牌、3塊群眾項目金牌),成績傲人。在陜西舉行的第十四屆全運會還未開幕,好戲已然開鑼。
在2021年的特殊背景下,陜西全運會還有著屬于自己的烙印——獨特的內涵,不一樣的面貌。還未開幕,高潮就已經迭起。
位于西安的全運會標語
空前激烈的競技舞臺
9月15日是全運會開幕的日子,但短短13日無法囊括所有精彩的比賽,按照慣例,將近20%的精彩賽事被安排在開幕式前舉行。
進入9月,一眾奧運冠軍便結束了休整,再次披掛上陣。他們中有在東京奧運會以一曲精彩絕倫的《青蛇》奪得花樣游泳銀牌的黃雪辰、孫文雁,還有女子10米跳臺全紅嬋、陳芋汐、張家齊三名奧運冠軍同臺爭冠,戰況之激烈甚至超過了奧運賽場。
在乒乓球、跳水、舉重項目上,在全運會上拿一塊金牌的難度甚至遠高于奧運會。當被問到奧運冠軍和全運冠軍哪個更難拿時,奧運會雙人十米臺冠軍陳芋汐答案是后者。沒有了奧運會參賽名額的限制,全運會水平相當的選手比比皆是。
奧運冠軍被掀翻也不要驚訝,蹦床奧運冠軍朱雪瑩便在預賽出局,銀牌得主劉靈玲最終排名第三,均證明了全運會的水平之高和賽事的激烈。
剛剛結束了奧運征程的國家隊健兒回到全運賽場,要經受的不僅僅是狀態的調整,還要面臨著一批批比他們年輕、對領獎臺萬分渴望的運動員們輪番沖擊。賽場的激烈與殘酷,也注定會在全運會的競技舞臺上留下更多讓人回憶的瞬間和讓人銘記的成績。
健康中國的實踐標本
如果說奧運會是競技體育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走過62載的全運會,內涵早已超過了競技體育,已是激發全民健身熱情、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盛會。在新時代,全運會也把這個責任放在了更高的位置。
四年前,天津全運會首次增設群眾組比賽項目,“全民全運”理念得到了進一步貫徹,數百萬群眾參加了“我要上全運”的基層選拔比賽。
如今陜西全運會繼續設置15個群眾賽事活動比賽類項目,并首次設置4個線上群眾賽事活動展演項目,線上參賽、線下審評決出冠軍。
作為體育大省的廣東更是勇奪首金。來自湛江的一群平均年齡達到41歲的媽媽球員,在群眾組五人制足球女子乙組奪冠,隊員譚華燕賽后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熱愛的東西可以多也可以舍棄,但唯有足球不可辜負。”全運會為她們搭建了追逐運動夢想的舞臺,她們也回報以執著、熱愛和堅持。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西安市區內的全運宣傳畫隨處可見
隨著健康中國建設的推進,競技賽場的波瀾也激發著全民對于運動、對于健康的追求和熱情。
本屆全運會,群眾賽事總共設置19個大項,185個小項賽事,業余高手們可以大顯身手,讓全運會成為健康中國最好的展示舞臺。
西部大開發的生動路演
前九屆全運會,主辦城市只局限在北上廣三地,直到2001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取消全國運動會由北京、上海、廣東輪流舉辦限制的函》,其他有條件的省市才加入到申辦行列。
其后14年間,陜西兩次遞交申辦申請,最終在2015年,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和橋頭堡”的陜西如愿以償,成為中西部首個、全國第八個舉辦全運會的省市。
舉辦全運會的省份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基礎設施條件、運營管理能力和體育水平,并不是每一個省市都能滿足這些條件。全運會在陜西舉辦,說明了陜西這些年的發展成果頗豐。
陜西的經濟實力、基礎設施條件、運營管理能力和體育水平,都具備了舉辦一屆全運會的底氣。省會西安也以籌辦十四運會為契機,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軟硬件。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本屆全運會,將是西部大開發成果的一次生動路演,相信面貌一新的陜西將帶來新的驚喜。
本次全運會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進行的第一次全國性綜合運動會,防疫所帶來的難度和壓力不可謂不大。
工作人員認真對待防疫工作
針對本屆比賽的特殊情況,組委會也做了細致的安排。開賽后,所有參賽人員實行封閉式管理。在比賽場館內,根據賽事特點和運動類型,劃分出封閉管理區和非封閉管理區。
封閉管理區只允許運動員、技術官員等必要人員入內。非封閉管理區域為觀眾、服務人員活動區域,觀眾按票就座,服務人員在指定區域活動。同時制定各類人員流線,劃分區域,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在全運村和定點接待酒店,對入住人員和服務人員在賽事期間實行封閉管理。
十四運會醫療保障體系由醫療服務網點、急救轉運機構和定點醫院三部分組成,提供24小時服務。賽事期間,工作人員和賽會志愿者持組委會核發的有效工作證件,在各醫療服務網點免費就診。
轉自:騰訊網